2025年5月21日,北京一老人因突发腹腔动脉瘤被救护车送往丰台中西医医院,随后转院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西城院区和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当日夜间不幸离世。许女士提供材料称,医院在救治过程中存在推诿和延误,导致患者未获及时治疗。
突发疾病首次送院,丰台医院处理过程
据许女士描述,5月21日早晨,其父亲突发疾病,家属呼叫救护车,上午10点左右救护车到达。随车人员询问送医意向时,家属提出其他医院,但随车人员(后来了解此人为丰台医院工作人员)建议送往北京市丰台中西医医院(三甲医院)。父亲当时已经意识模糊,该医生认为是老年病,说丰台医院老年科比较优秀,许女士最终同意被送至该院。许女士称,院方对老人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告知家属,说老人是腹腔动脉瘤,但未说明病情程度,表示“医院无法治疗”,建议转往其他机构。事后,许女士通过12345投诉,丰台医院在解释中提及患者当时“已有破的部位”,复盘推测为腹腔动脉瘤可能破裂。
转诊友谊医院:接诊后持续推诿,未及时干预治疗
下午1时左右,许女士选择转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西城院区,因距离其妹妹家较近,便于照护。患者抵达友谊医院急诊科时,仍佩戴救护车上的点滴。急诊医生询问病情后,建议转院至安贞医院或阜外医院,称“这些医院更有经验”。许女士表示患者“不能再折腾”,但医生要求挂号并重新进行加强CT检查。检查后,急诊医生将患者转至血管外科门诊,许女士挂号后等待至接近下班时间,期间老人一直躺在门诊走廊里,未得到任何救治。血管外科门诊副主任医师张医生查看结果,称“不具备手术条件”,并联系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安排转院且提及“手术费5万元,手术不难”,但未详述风险。许女士称,其父亲在等待期间未获任何治疗,点滴未续接。救护车抵达时,工作人员测量患者血压偏低,身体冰凉,生命危急,并表达对友谊医院处理的不满。随车医生要求和友谊医院医生了解病情,但医生已下班离岗了。
最后接诊医院:夜间突发意外,家属错失最后一面
当日晚间,患者被救护车送至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年轻女医生接诊后安排住院,初步评估“病情平稳”,需待次日确认治疗方案。
许女士因奔波疲惫,于当晚21时许与丈夫返家休息,计划次日返回。约22时后,医院来电通知其父亲“不行了”,许女士赶回时父亲已离世,未能见到最后一面,成了永远的遗憾。
从首诊医院隐瞒病情、推诿转诊,到友谊医院接诊后未及时干预、持续推责,整个过程中多家医院未尽到救治责任,信息沟通严重缺失,最终导致患者错失救治机会。其表示,事件给许女士带来巨大精神创伤,至今无法正常生活,自责“选错了医院”,并质疑“医院宗旨何在?医者仁心何在?当生命在辗转中流逝,医院的职责究竟是什么?”。希望相关部门能关注此事中暴露出的医疗流程问题,还原事实真相。
生命的最后一程,不该如此冰冷
救护车的红灯曾一次次照亮北京初夏的街道,却照不亮一条生命的倒计时。从希望到绝望,沉默的告知、辗转的推诿、空转的急救链条,最终碾碎了一个家庭的呼喊。生命的最后一程,不该如此冰冷。
上一篇 深圳福田一小区加装电梯引争议:被指占用消防通道存安全隐患
下一篇 没有了